BEAUME越行越野:18天穿越5国 车队15日成功抵宁2014年09月25日
15日上午,从首届青奥举办地新加坡出发,由苏宁、扬子晚报、北客、4×4世界探险车队,共同组织的“一起为青奥加油”助威车队,在穿越5个国家、历时18天的艰苦旅程后,终于抵达南京。
(图:授旗仪式现场,车队代表和主办方领导合影。)
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、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,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、BEAUME(宝美)户外总经理郜永红等,盛情迎接这支特殊的“青奥志愿者”队伍。接风仪式上,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致辞介绍:“2010年第一届青奥会在‘狮城’——新加坡成功举办,4年之后,该盛会又将在‘石城’——南京隆重召开。借此盛会,扬子晚报、苏宁云商、户外先锋品牌BEAUME(宝美)和4×4世界探险车队,一起举办了‘从狮城到石城,一起为青奥加油’助威自驾行活动。作为东道主媒体,扬子晚报对青奥会的报道可谓不余遗力,并将运用全媒体手段继续传播与放大青奥盛会的内涵与影响。”
7月29日,各国志愿者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的祝福中,从青奥起源地新加坡出发,自驾越野车穿越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老挝等国,于昨日南京青奥会开幕前夕抵达南京。
据了解,这支特殊的青奥志愿者队伍来自世界各地,既有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老挝等地的华人华侨,也有来自阿根廷、澳大利亚、挪威、丹麦等国热爱、关心青少年文化体育运动的人士,这支16辆车规模、气势不凡的助威车队,驾行6000余公里奔赴南京。在接风仪式上,“一起为青奥加油”车队队长托马斯,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总结。车队中来自苏宁选拔的志愿者邹衍先生表示,过去自己参加过很多次自驾游活动,但是都没有“一起为青奥加油”活动这么有意义。青奥会的举办是南京的骄傲,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员,能在沿途各国宣扬青奥精神,为青奥加油,也是自己的荣幸。
沿途故事
身体力行诠释奥运精神
车队领队托马斯表示,每个队员在自己的国家也都有一定影响力。这些队员,在得知扬子晚报、苏宁有青奥助威车队自驾行活动提议后,主动参与进来,从世界各地飞往新加坡集合,再自驾6000多公里来到南京,所有费用都是大家平摊。对他们来说,青奥不仅是一场盛会,更是奥运精神的传递。这些队员来自不同国家,不同种族,有不同的文化背景,一路走来,大家抛掉名望、头衔等社会背景,同吃同住同行,正如扬子晚报王文坚总编辑讲的那样,大家用分享、友谊、团结的亲身行动,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。
老挝山村有个“山寨”足球场
邹衍先生分享了一个在老挝看到的故事:老挝山村的一处农户后院,我们发现墙上晾着完整的足球装备。虽然没有找到这件球衣的主人,但是住在附近的孩子告知,这院落后面有一片比较平整的草坪,平时放牛羊,但是孩子们下午都会在这里踢球。
“这个真是我没有想到的画面,他们的生活水平远不如国内孩子,但是运动装备的专业性和对待足球的热情上,却没有什么差别。”邹先生告诉记者, “这次我作为苏宁的志愿者宣传青奥,到了这里感触很深,这里孩子的运动热情,让我们看到通过青奥会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意义。”
72岁老人开小车征服亚洲公路
今年72岁的周约翰(John Ewing Chow)先生是车队中年纪最大的一员,他说此次到南京有一个特殊的愿望,就是挑战用家用小轿车开到南京。
“我要证明亚洲的公路已经完全可以畅通无阻,我不需要开那么大的四驱越野车,只是开着我的小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。”周约翰说,这是他此行的三个目的之一,另两个是宣传青奥和实现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。除了年龄最大的“障碍”是腿脚不便。看着周先生成功圆梦,队友们都非常感动,一位成员便表示,周先生真是在身体力行地宣传奥运精神,他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奥运精神的体现。